讀書能啟人心智,撼動心靈,豐富人生
讀書能積淀學(xué)養(yǎng),激動思考,指點迷津
歡迎大家今晚來到智成第310期讀書會現(xiàn)場今晚,我們匯聚于此,正是為了用閱讀的力量啟迪心靈,開啟一場心靈的盛宴。
讓我們歡迎今晚第一位分享者凌毛冰帶來的《楚辭-漁夫》
本文以簡短而凝練的文字塑造了屈原和漁父兩個人物形象。漁父是一個懂得與世推移,隨遇而安,樂天知命的隱士形象。他看透了塵世的紛紛擾擾,但決不回避,而是恬然自安,將自我的情操寄托到無盡的大自然中,在隨性自適中保持自我人格的節(jié)操。漁父是作為屈原的對面存在的,面對社會的黑暗、污濁,屈原則顯得執(zhí)著,決絕,他始終堅守著人格之高標(biāo),追求清白高潔的人格精神,寧愿舍棄生命,也不與污濁的塵世同流合污,雖然理想破滅了,但至死不渝。
劉主管:整篇文章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對話,展現(xiàn)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(tài)度和人生觀。屈原堅守道德信念,寧死不屈;而漁父則順應(yīng)時勢,與世無爭。這兩種態(tài)度各有其優(yōu)點和缺點,但無論如何,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的價值。
第二位分享張琪鑠帶來的《理想國》
《理想國》是一部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著作。它讓我對哲學(xué)、政治、教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。雖然其中的某些觀點可能有些難以理解或接受,但它的價值和意義卻是不容忽視的。
田輝:《理想國》確實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從智慧、勇敢、節(jié)制到正義四個維度來培養(yǎng)理想公民的藍圖。這四個方面不僅僅是個人美德的體現(xiàn),更是構(gòu)建一個和諧、有序社會的基石。
吳總:正義是這四個美德的歸宿和體現(xiàn)。它要求我們在個人行為和社會關(guān)系中,都能夠遵循公平、公正的原則,尊重他人的權(quán)利和利益。在理想國中,正義是構(gòu)建和諧社會的基礎(chǔ)。因此,我們應(yīng)該通過教育和法律手段,培養(yǎng)人們的正義感,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踐行正義原則,為城邦的繁榮和穩(wěn)定做出貢獻。
第三位分享者劉貴林帶來的《伶官轉(zhuǎn)序》
此文通過對五代時期的后唐盛衰過程的具體分析,推論出:“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”和“禍患常積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”的結(jié)論,說明國家興衰敗亡不由天命而取決于“人事”,借以告誡當(dāng)時北宋王朝執(zhí)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(xùn),居安思危,防微杜漸,力戒驕侈縱欲。
周經(jīng)理:文章開門見山,提出全文主旨:盛衰之理,決定于人事。接著從“人事”下筆,敘述莊宗由盛轉(zhuǎn)衰、驟興驟亡的過程,以史實具體論證主旨。在敘述莊宗成功時意氣之盛,失敗時形勢之衰時,歐陽修采用先揚后抑和對比論證的方法,使興與亡、盛與衰前后對照,強烈感人。最后輔以《尚書》古訓(xùn),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。
通過今晚的讀書會活動,我們不僅收獲了知識,更重要的是,我們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和啟迪。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,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,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(yǎng)和境界。讓我們下期再會!